新年好,祝大家2018年投资大赚!今天我们继续上次的主题来进一步学习一下比特币可扩展性问题。先看一下市场更新,币市7x24,除了交易所down机从不休市(不过好像交易所经常掉链子),逢年过节也不例外。总市值从我们开始跟踪以来再创新高。第一个关注点是比特币逆势下跌,占比剧降至38%。自从我们开始这个笔记以来,不管大势涨跌,比特币的占比一路向下。排名上看,简单复制比特币的币种排名和市值一起继续下降,而利玻币经过几轮暴涨市值已经取代了以太币成为第二。另外Stellar连升三级取代Monero进入前十,今天最后我们会简单的看一下这个新成员。
比特币影响降低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随着它出人意料的成功,系统的基础建设没能跟上需求的发展,整个比特币有被自身重量压垮的危险。相对于一些竞争对手,比特币缺少灵活果断的决策机制和充足的技术人员支持,矿机上的投资太多而对系统本身的投资几乎没有,以至于痛失超级先发优势。
比特币社区早已认识到可扩展性是生态圈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但是争论很多,进展很少,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今天来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们上次提过现在比特币提速主要是两个思路,一个是SegWit + LN(分离见证 + 闪电网),一个是区块大小x N。用“高速”公路来打个比方,比特币从最开始到现在限速一直是10分钟一个区块,但路的宽度也就是区块大小有过几次变化。最开始路宽到没边,也没什么车在上面开。到了2010年中本聪加了一个1MB的区块大小限制,就好比说这条高速就只设10条道。中本君做事从来不跟你解释的,不过他说过这个只是一个临时的限制,以后有需要分分钟就加好了,所以大家也不要觉得这个数字有多神密,说不定就是在一个范围里随手选的整数。
路不是越宽越好吗,为什么加限制?一种可能是为了防止有人扔一包几百几千条道那么宽的垃圾进来,那清理起来就比较头疼。另一种可能是为了照顾小矿工。在公路比喻里矿工就像需要经常互相保持联系的一群交通监管,路太宽小监控站可能顾不过来(网速,硬盘容量都是限制)。大量独立小矿工的参与是去中心化的构想里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设计者可能不希望矿业出现寡头垄断。
但是从实际角度看这个1MB的限制已经太紧了。首先现在不比当年,公路上不是没有车而是塞满了车,还不断有车等着进来。其次七年过去了,硬件成本和网速都改善了不少,比如根据statista.com,美国平均网速10年到17年从3.9Mbps提高到18.75Mbps。根据backblaze.com,每GB硬盘空间的价钱从2010年到2017年已经从7美分跌到了3美分不到。所以加个2X, 4X的道应该问题不大。第三点是随着规模经济在挖矿里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批量购买生产专用矿机ASIC,偏远地区的廉价电能),寡头垄断已经形成,散户已经很难从挖矿赚钱,比特币挖矿民主化很可能只是一个梦想了。(这里只是说比特币,比如比特金用的POW算法叫Equihash,瓶颈是内存,设计者希望专用矿机并不能提高多少效率。)
然后就有了比特币(BTC)和比特钞(BCH)的分叉,BCH走了8X的路,也就是从十条道增加到八十条。先例一开以后加到800条也就是个时间和需要的问题。BTC走的是SegWit + LN的路子。SegWit和LN前面的笔记里过介绍,在高速公路里SegWit有点像把轿车变成了摩托车,每条道里可以并排开两辆,但更关键的是SegWit让主干线和支线的对接变得更安全。LN就是接在干线上的支线网,起分流作用。但是干线堵得动都动不了,再加支线也没什么意义。我觉得比特币干线不扩容,闪电网不会带来太大的改进,如果还想保留支付功能的话很BTC可能最终还是要扩容来个2X,4X之类的。从另一个角度讲,BCH在SegWit/LN成熟以后没有太大的理由不使用这个现成的功能。所以很可能最后BTC和BCH又变的没有什么区别了。
有一种说法是BTC试图成为数字黄金而BCH试图成为数字货币。所以BTC不必费心去改善支付费用和速度。我对这种看法很有保留,个人认为如果比特币不能保持技术进步的话持续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话,炒作的热情过去以后很可能被边缘化,很难想象一个小众的产品能成为大众的数字黄金。
最后看一下Stellar,它和Ripple是基于类似的构架,系统里有一系列的服务器,分别保留一个账本的备份,服务器可以提议交易,整个系统通过一个定时产生的共识过程来决定哪些交易被采纳,公示过程几秒钟发生一次,保证不同服务器保留的账本的一致性。系统的一大主要目标是为发展中国家建立金融基础设施。前十大里的山寨货看来不少,BCH,LTC山寨BTC,Stellar山寨Ripple,Cardano和ETH是同源。只有IOTA最有个性,我们看看什么时候有人山寨它。
声明:本文言论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据此入市,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