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咨询

使用浏览器打开

日美或发起贸易大战 这次日本想要雪耻?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荷马金融 2018-05-17 17:26:50

5月17日,NHK报道称,日本正考虑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规模高达450亿日元,该数额基本等同于美国对进口钢铝产品征收的高关税额。
 
日本政府官员表示,尽管尚未决定具体的应对措施,日本政府正在审查美国关税对日本企业带来的影响,并呼吁美国将日本列入关税豁免国范围。
 
作为美国的亲密盟友之一,日本却是唯一没有获得关税豁免的国家。3月底,特朗普曾让韩国在贸易问题上让步,以换得美国对韩钢铁关税的永久免除,但这招对日本却不管用。
 
4月份,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飞赴华盛顿与特朗普会晤。双方宣布美日之间将进行新的贸易对话,但两国意向似乎有些南辕北辙,安倍寻求关税豁免的努力也终告失败。
 
彭博社分析表示,特朗普意图推动达成一项有助于减少美国对日贸易逆差的协定,而安倍则在寻求回到特朗普当选之前的局面——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没有额外的钢铝关税。
 
背景资料:1970年代日本制造业发展迅速,日本产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1980年代初期,美国对日本的商品贸易赤字飙升至500亿美元。美国在多个领域承受重压之下,决定向日本发起贸易战。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延绵近30年,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引发引起日元阶段性的升值,导致了资产价格飙升,泡沫形成。而上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破灭则将日本带入“失落的20年”。
 
日本为什么要屈服?
 
回顾80年代日美贸易战的情况,结果是日本完败。当时的日本为什么要屈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随着日本国际竞争力增强,大量日本产品涌入美国市场。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纺织品、70年代前后的钢铁制品,到进入80年代后的彩电、磁带录像机等家电产品以及汽车等的对美出口,都曾引发了激烈的贸易摩擦。之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又爆发了大量贸易摩擦。日美之间贸易收支的逆转出现在1965年,此后美国对日贸易长期持续逆差。到1990年,日本对美出口额约占其出口总额的32%以上,同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近6万亿日元。这种贸易收支的逆转,使之前积累的问题全面爆发。
 
由于美国拥有强大的金融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它有能力向贸易对象国施加压力。再加上日本在政治和安保领域依赖美国,在对美出口方面也长期存在依赖性,日本在就贸易摩擦问题进行谈判时作出了许多让步。
 
首先是日本对多个品类的产品采取了出口自主限制。从1957年开始的5年时间内,日本在向美出口棉制品时采取了出口自主限制;1972年,毛和化纤产品也被纳入自主限制范围内。1969年,日本将当年面向美国市场的钢铁出口量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缩减22%。1977年,日本又把每年出口美国的彩电控制在了175万台。而1980年,里根拯救美国汽车业的竞选承诺最终导致日本的汽车业难逃“劫难”。
 
二是允许通过日元升值抑制出口。1985年9月22日,日、美、英、法和西德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贬值的《广场协议》。协议签署后的第二天,日元对美元汇率就大幅升值,一年后,美元竟跌去一小半。日元的急速升值在短时间内使日本出口企业受到巨大的冲击。
 
特朗普能如愿以偿吗?
 
历史经验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何况在已进入深度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那么,特朗普政府为何不惜自损“八百”,也要执意“杀敌一千”呢?美国打贸易牌的深层次原因是试图通过打“贸易战”方式,打乱对手的脚步,遏制快速发展。
 
我们知道,特朗普新政府的贸易执政理念由“自由贸易”转向了“公平贸易”。“公平贸易”理念使美国对贸易赤字更加敏感,并把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为其贸易施政的首选。特朗普意图打“贸易保护牌”向选民拉票,要知道把特朗普送进白宫的大部分选民来自美国传统制造业富集的“铁锈地带”。因此,随着中期选举的序幕的逐渐拉开,兑现竞选时的诺言,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将成为特朗普拉票的重要手段。
 
此外,也不排除特朗普想通过“贸易战”转移“通俄门”事件的视线。总之,特朗普按下贸易战的启动键,其意图绝不仅仅是贸易问题,而是美国正在通过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综合对中国这个所谓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压制,重演美日上世纪演出过的戏码。
 
那么,特朗普大打贸易保护牌,真的能如愿以偿吗?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日美贸易摩擦在某种程度上迫使日本企业推进技术革新,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客观上对日本企业扩大出口以及缓解贸易摩擦起到了积极作用。纺织业是日美贸易摩擦中最早点燃“战火”的行业。在采取出口自主限制减少出口量后,日本纺织企业依靠持续探索技术方面的创新,在困境中成功开辟出了新的市场。比如,东丽公司早在日美纺织品摩擦还未正式爆发的1961年就着手研发碳素纤维,历经约50年,研制出了可用于飞机的纤维材料。在此期间,东丽的约10家竞争对手放弃了碳素纤维的研发,其结果是东丽在世界碳素纤维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有了这样的历史经验,也给当今的日本增加了底气。
 
中国会重演日本历史吗?
 
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人们如今难免想起当年的日本,中美间可能发生的“贸易战”会将中国推向当年日本遭遇的“失落的20年”。如今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相比,究竟有多少相似之处?又有多少不同?中国会走上日本30多年前选择的道路吗?
 
日本1956-2008年的GDP增长率(维基百科)
 
首先,二战后的日本在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非常依赖,而如今的中国拥有完整的政治、军事主权,面对大国摩擦时拥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其次,中美贸易结构的差异性和当年日美间的差异性不同。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产业链重合度较高,双方企业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关系。例如在汽车领域,日本丰田和美国通用公司就是直接竞争对手。而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多是互补,而非竞争。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中在纺织品、玩具、低端设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则集中在农产品以及高端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因此,中美贸易纷争的矛盾并没有当年的日美间那么凸显。美国如果真对华发起贸易战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因为美国很难在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找到中国商品的替代品。面对美国的贸易挑衅,中国所展现的立场非常坚定,既不提倡贸易冲突,也不惧怕。贸易战只会伤害两国的利益,唯有加强沟通和谈判,才能实现中美贸易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