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资讯

使用浏览器打开

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陷入危机,怎么“活下去”?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荷马金融 2020-02-12 15:56:35

 

4.png

 

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可以用“56789”来概括,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它们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新增企业和新增就业。从这个角度讲,中小微企业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我们也看到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还有很大需要改善的空间。如图所示,根据银监会统计,2018年各类人民币贷款中给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所占比重只有25.8%,换句话讲,这些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就业,60%的GDP,但是贷款的余额存量比率只有25.8%,说明了他们生存本身挑战就比较严峻。

 

疫情冲击下的无奈

 5.png

 

如上图所示信托产品及中长期贷款利率对比可以看出,他们承担的资金成本比较高,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当于信托公司出售产品获得资金后贷款给房地产公司或民营企业,或从正常金融机构得不到资金支持的一些企业,这个利率要高很多。换句话说,现在大量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环境比大型企业或国企要差一些,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正常情况下,我们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次疫情是一个外部的冲击,它对中小微企业带来的挑战更大。基于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对995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可以看出85%以上的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仅够维持三个月的样子,其中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只能维持一个月,另外三分之一的企业只能维持两个月。企业营收的下行压力特别大,通过简单的估测,将近58%的企业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销售收入下滑幅度会达到20%以上。

 

而且企业维持运营的支出压力很大,包括员工的工资,五险一金等等。调研结果发现,很多企业在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时缺乏很好的应对手段,基本上只能靠减员、降薪或靠企业的停产歇业这些方式来应对这个问题。

 

我们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侧重应该有所倾斜,应把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挑战作为重中之重来加以重视。结合前面的分析内容来说,短期和长期的对策是不同的。短期来讲,虽然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责任,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认知上明确,防范经济风暴也是这次防控疫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控制疫情扩散,另外一方面是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经济和市场活动,不能让经济长时间处于“休克”状态。这种情况下,不仅对中小微企业的伤害很大,蔓延之后对整个总体经济的影响可能会加剧。

 

所以从基本原则上讲,把这两个目标对立起来,尽可能的把一些适合恢复的市场活动恢复起来,同时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采取过度干预、过犹不及的政策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我们现在强调尊重市场规则,逐渐恢复市场活动,提升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韧性,这也是体现国家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

 

从四方面“突围”

中小微企业首要问题是现金流短缺,首先看现金流的定义,现金流=营业利润+折旧-投资。首先在经营层面上,尽可能增加销售收入,比如选择在线销售或其他一些创新的方式,同时用极限化的方式降低成本,降低应收,合理化投资节奏,通过这些经营层面上的举措来缓解现金流短缺的情况。

 

其次在财务层面上,寻求降息、贷款、债务展期等一些方法来缓解流动性的风险,避免企业倒闭。

 

再次政府在政策层面有很多空间可以施展,企业可以积极的去寻求支持,这段时间各个地方政府紧锣密鼓出台了很多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企业可以密切关注。

 

最后一点,在面临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企业需要跟他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员工、上下游、融资方和出资方、顾客、政府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协调沟通,尽量寻求谅解,找到共生共利的安排方式能够渡过难关。

 

新发展理念开始影响政府

地方政府必须在认知上明确双重目标,控制疫情与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控制经济大幅下行风险应该是平行的,避免“一刀切”式的过度干预,防止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限制生产。防止经济大幅下行,本身也是防控疫情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次疫情政府对市场的回应还是非常敏锐的,很多地方政府已陆续出台很多政策,这些政策跟怎么去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是有关联的,比如:税费减免,帮助企业采取合理的方法降低经营成本等,比较让人欣喜的是,中国经济增长逻辑在发生变化,公共治理体系也在发生变化,地方政府以前是“GDP竞赛”,但这次更像是“公共治理能力竞赛”,媒体、企业和老百姓在讨论时会看哪个地方政府反应敏锐、及时,在防控疫情、防止经济下行方面能够出台更有效的政策,体现出新发展理念开始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

 

我们通过这个极端的事件,能看到公共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乐观地、积极地在变化,同时政策出台后还是需要考虑这些政策执行的效果,我们不仅比较的是地方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意愿,还要看效果,而且在疫情控制后,进入后疫情时代,更多的还是回归到靠市场活动、靠市场规则来促进协调和发展。

 

疫情带来的启示

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很多企业非常脆弱,市场模式比较单一,产品比较单一,在创新方面比较不足,同时在经营理念方面有很多短板,可能通过更多的方法,比如增加研发,提升研发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等,来促进未来企业发展。

 

这次疫情促使我们去思考中小微企业在未来应该怎么去转型,我们如果要实现成功的转型,增强自己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增强韧性,在未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需要把握的一点就是去了解需求端的变化,就是对中国经济增长逻辑未来的变化需要有明确清晰的认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逻辑的变化,我们整个产业结构、总量、需求端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现在居民的消费率占GDP38%左右,在未来会提升到58%,会有二十个百分点的增加,而且服务消费所占比重会从目前的44.2%增长到60%以上。未来绝大部分的消费并不是用来购买商品,而是购买服务方面,这会是未来发生的变化。

 

到2035年,中国将拥有接近6亿的“90以后”,这个群体的消费偏好、所受过的教育程度、对产品、对服务的理解和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专及以上)。意味着到2035年,整个中国会有接近3亿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口,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经济体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绝对数量的完成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口。他们为企业未来的转型,为中国经济的升级,为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提供了人力资本的保障。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这个阶段怎么把握未来的变化,跟踪未来的趋势,对能否成功转型,能够在未来增强对抗市场风险、市场不确定性这种韧性有很大的意义,需要我们去思考。

 

这次疫情给医疗大健康行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会,中国的医疗大健康行业在GDP占比只有6.3%左右,但在美国这个比例是18%,在欧盟平均是10%,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领域会有很大的发展,如果到2035年,医疗行业在GDP占比达到10%,达到了欧盟的平均水平,意味着医疗大健康行业价值附加可能达到21万亿人民币,这个体量会带来多少机会,中小微企业怎么敏锐的把握变化,改变商业模式,改变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这些对中小微企业短期应对疫情,中长期寻求发展有很深的启发意义。

 

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荷马李姝洋整理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获取更多财经资讯,扫码加我为好友!

荷小马.png